Cookies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on this site

You can learn more about how this site uses cookies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by reading or privacy policy linked below.
We do NOT use cookies to examine your surfing behavior before or after leaving the Canadian Solar’s website.

Required cookies:

These cookies are necessary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to function,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remembering how far you are through an order.

Functional cookies:

These cookies analyze your use of the site to evaluate and improve site performance. They may also be used to provide a better customer experience on sites. For example, remembering your log-in details, 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about how site is used.
We do NOT use these cookies.

Advertising cookies

These cookies are used to show ads that are more relevant. Sites may use it to better understand your interests. For example, the cookies will allow you to share certain pages with social networks, or allow you to post comments on sites.
We do NOT use these cookies.

OK

专业化失败与一体化来临

日期:2020-08-17     来源:雪球    浏览:177    评论:0 最近光伏行业最大的热点就是涨价。 从事生产自制造的朋友都大呼原材料涨价,终端大户直呼组件厂延期及涨价毫无道理。 而在顶层的几个光伏大厂来看,其实是公司战略失衡。 一种呼声:隆基与通威的定价联盟在洗劫各大组件厂,此次大幅涨价是趁火打劫。 另一种呼声:加速一体化,抵御被洗劫的命运。 于是“一体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虽让各种说法都有。实际上笔者的观点是: 并不是一体化太好,背后是垄断企业的利润过高了。 我们按照各个环节毛利做了一个表: 硅片取用某龙头企业毛利率30%。电池片取用行业惯例10%,组件采用某美国上市公司毛利率12% 可看到几点: 1.单GW毛利,电池片是最低的。 2.电池片占组件成本的58.71%;硅片占电池片成本的56.72%;硅片占组件总成本的33.3% 我们再按照垂直一体化来类推: 可以看到: 1.假设一个组件出货14GW的组件厂,全部采用一体化,毛利高达60亿元,毛利率27.86%。 2.如果只做电池+组件一体化,毛利大幅下降,只有17.8%。只做组件和只做电池的公司毛利都 很低。 3.因电池毛利很低,如果采用自供全部硅片,电池采用部分代工,毛利损失并不大。因此行业也有处于C型结构的公司,即硅片和组件大,电池采用代工的模式。 我们不点名的计算下大厂的销售额和利润情况: 又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1.一个以硅片和组件双头业务型结构的公司,毛利率是最高的。 2.垂直一体化的公司,形成了闭环,毛利虽不及,但是稳健,具备极大的灵活性。 3.如果采用跟随策略,Z公司在公司毛利率很好. 4.C公司垂直一体化做的更加完整,已经延申到电站端口了。 为什么垂直一体化会突然拿上台面成为议题了呢?为什么过去垂直一体化失败了? 我们以LDK和$晶科能源(JKS)$做对比。 当年的LDK在彭小峰的带领下,一度在美国上市,成为中国首富。最初以电池组件硅片三个板块作为垂直一体化的,直到冒险的将巨额资金投入做了多晶硅料,还没等到硅料技术完善,价格开始暴跌,LDK的锁价原则成了最大拖累,加上对硅料及硅片技术的错判,将整个公司带入了深渊。 进而电池片厂被通威股份(SH600438)所收购,通威在这个时候切入光伏行业,在后来几年凭借肥料带来的丰沛现金流,一举成立永祥硅业,奠定了今天硅料+电池片的格局基础. 晶科和昱辉是李氏三杰创立的公司,这几位浙江老板,以浙江人的坚忍,成本控制为基础,从2005-2015这10年中,杀出了一条血路,晶科更是以多年耕耘的成本控制优势,以高质量低价格的方式在海外市场大放异彩。至今在阿布扎比之光项目,其超低的报价仍然是业内之最。 我从多个切面对这两个公司的一体化进行分析: 1.LDK的垂直一体化是基于硅片而来的,电池与组件在当时,受到到巴黎协定的刺激,欧洲美国呈现爆发式需求,只要做出来就能卖掉。而现在的晶科,其垂直一体化是基于组件及组件渠道为中心的。其电池,辅材,硅片都是基于组件需求来设计。 2.当年的市场规模不是今天所能比的。当年市场只有十多个GW装机量。这种容量拉不动供应链的全力配合,各个环节的毛利率高,但是毛利并不高,没有规模效应,降本非常难,需要降本的环节太多,而且玻璃,硅料,设备等全部是和半导体等别的行业借过来用的,很少有专用的材料和设备。现在每个环节已经形成了巨头,出现了专业的光伏材料公司,设备公司,逆变器公司,每个板块技术有了明显的提升。 3.应用市场没有打开。当年光伏还是非常昂贵的,基本需要补贴,因此只有欧洲国家,日本等有高额补贴的市场,才具备消费能力。而近3年,全球装机已经翻了十倍,年年100GW以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实现了“平价上网”,在2018年国内补贴开始断奶之后,通过竞价和集中招标等形式,加快了国内市场的平价。有了足够大的市场,以前投资门槛高的产业高额的投资可以得到均摊,成本下降快,回收周期迅速缩短。 所以说LDK一体化失败一方面归结于时代,一方面归结于产业链。 我们看今天的晶科和晶澳吧! 晶科晶澳一体化带来了明显的不同,有几个显著的事件: 1)158正方片是晶科硅片提出的产品,很快在156.75与158组件的对决中胜出。 2)晶科163硅片的提出,甚至青海特高压项目冒险采用163的透明背板组件,也是里程碑式的。 3)透明背板的应用,避免因为玻璃供应紧张和价格波动引起的断货。另一方面基于组件轻量化的海外市场导向。 4)今年182联盟更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晶科,晶澳的一体化深度推进,才能与隆基平起平坐的商议硅片尺寸的定型,以此稳定整个供应链。在近几年隆基独享硅片霸权的时候,这是很难想象的。 那么为什么现在硅料大涨后,全行业却对隆基,通威联盟表示非常不满呢? 垄断,或者定价权,当然是非常好的东西。 也就是在2018年PVINFOlink从集邦分离出来,它的每周一张价格表渐渐的成为行业的价格指标。而在2019年开始,隆基和通威开始了公开报价,并且成为了硅片价格与电池片价格的定价基准。 看到隆基突飞猛进的市值飙升,业内惊奇的发现全行业毛利最高的竟然是隆基的硅片,以超过30%以上的惊人毛利,横扫整个下游。硅片垄断源于三点:1.足够大的产能。2.与硅料厂、电池片厂进行三方锚定。3.组件产能锚定,其组件具备8-10GW的产能,能消化自身10GW的硅片,通过电池片代工拉动自身硅片的销售。 在单晶硅片定价上,中环也很“聪明”的选择跟随策略,与隆基同价。他们两家几乎占据单晶硅片80%的供应份额。 但是与中环不同的是隆基股份(SH601012)在大举扩张组件,并且扬言2020年超越晶科成为全球第一大组件厂,而其销售策略也非常凌厉,以非常感人的价格与组件大厂竞争。这必然引起晶科,晶澳、阿特斯、天合等老牌组件大厂的强烈不满。由于现有的PERC技术效率差异很小,如果撇开尺寸变化,其版型也固定为60和72,那其实每家的电池和组件制造成本差异很小,最大的差异就变成硅片的成本变化了。 隆基一方面是供应商拉高硅片销售价格,一方面自己具备自给自足的优势,其组件成本低于同行。(如果隆基的10GW硅片将毛利挪到组件段,组件直接增加15亿元的毛利,如果分出5亿用以组件降价竞争,对不能自制硅片的组件厂带来极大的压力。 此次硅片价格与电池价格飞涨。组件的成本1.38元/瓦,直接因为电池涨价,增加0.2元,组件不报价1.58元/瓦,就会亏掉利润。 已经逐步实现“片片件一体化”的公司,可以牺牲环节利润,保障履交期及履行合同价格的能力。对于已经在国内参与竞标,并且中标的没有一体化的组件厂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因此这次大战之后,晶科晶澳阿特斯一体化优势凸显。而天合日升中环三兄弟抱团取暖。 未来怎么解开困局? 1.硅片厂主动降低毛利,让各环节毛利均衡,否则有足够实力的公司都会采用一体化的方式,抵抗价格垄断。 2.各个环节的设计要基于最终电站的需求,并不是为了突出自己的尺寸或者独特技术,为了一时的垄断,拉高价格让客户客户买单。 专业化公司需要转型 接下来比较难做的是专业化的公司,如电池片生产企业。 1.差异化需求:由于尺寸之争已经定下,后面很快而来的就是效率竞赛,而组件竞争是需要差异化的,要么效率更高,要么价格更低,如果大家的电池片都一样,组件差异化就消失了。组件厂会选择采用自制独特技术来拉出与竞品的距离。 2.毛利上探的困境,由于电池片是个夹心层,硅片和组件的售价是市场已知的,电池价格也是公开的。如果电池代工的售价超过自制电池的成本太多,组件厂会加大自产电池的规模,减少代工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