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s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on this site

You can learn more about how this site uses cookies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by reading or privacy policy linked below.
We do NOT use cookies to examine your surfing behavior before or after leaving the Canadian Solar’s website.

Required cookies:

These cookies are necessary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to function,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remembering how far you are through an order.

Functional cookies:

These cookies analyze your use of the site to evaluate and improve site performance. They may also be used to provide a better customer experience on sites. For example, remembering your log-in details, 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about how site is used.
We do NOT use these cookies.

Advertising cookies

These cookies are used to show ads that are more relevant. Sites may use it to better understand your interests. For example, the cookies will allow you to share certain pages with social networks, or allow you to post comments on sites.
We do NOT use these cookies.

OK

光伏产能出清太难了!!!

2025-02-24 09:34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作者:AL 光伏行业的寒冬,比想象中更漫长。 2024年,光伏主产业链亏损超600亿、企业负债突破3万亿,产能过剩的警报划破行业长空。而本应收缩的产能阵线,却在开年之际,全然不顾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再度加码超665亿元产能。一边是“产能过剩”的红色警告,一边是“卷不死”的疯狂加码,产能出清成为横亘在产业前行道路上的巨石,难以撼动。 产能出清,沦为"击鼓传花" 从供给端来看,根据中信建投研报,到2024年底,光伏主产业链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的产能分别达到1447GW、1160GW、1193GW、1428GW,各环节产能过剩均在一倍以上。严重的产能供应过剩之下,多数组件企业在10%的毛利率水平下贴身肉搏,价格战成为没有刹车的死亡游戏。市场苦等中小玩家出局,开启产能出清的新篇章,可现实却等来又一轮的产能扩张。 据梳理,2025年刚开局,30个项目密集进行公示,总规模超182GW。其中,7个电池、组件项目已顺利投产、竣工,规模合计31.1GW。与此同时,9GW组件项目设备入场,进入投产前的冲刺阶段。 在建项目方面,7个电池、组件项目破土动工,规模达14.97GW。另外,7个硅片、电池、组件项目获得公示,规模总计78.1GW;1个异质结电池项目成功通过备案。除此之外,2025年扩产热情依然不减,共有7个、超29GW项目签约落地,包括12W拉晶、切片,8GW电池组件。 这些项目中,有的围绕一体化布局进行“补链” ,如爱旭、TCL中环围绕组件建设的项目开始陆续投产。有的则将目光聚焦在 HJT、钙钛矿等新技术上,试图借此实现弯道超车,如北京博雅洁能科技有限公司、怀宁益盛鑫磊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柯能新能源等纷纷押注钙钛矿,投建规模均在GW以上;国电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铄阳异质结新能源有限公司则分别计划投建10GW异质结项目。 光伏行业的扩产,就像热闹却危险的 “击鼓传花”,无论项目建设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最终结果都是产能不断增加。 为什么大家都知道产能严重过剩,还在拼命落地新的产能呢?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一方面资本的逐利本性是一大原因,HJT、钙钛矿等新技术带来的想象空间,吸引了各路资本入局,笃定技术颠覆必将催生新的市值神话,使得企业卷入“扩产-融资-再扩产”的反复循环。另一方面,部分项目前期融资顺利完成,然而后续的立项、备案、审批等环节,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即便当下投资环境风云突变,企业也无法一脚踩下 “刹车”,只能硬着头皮向前走。 此外,地方政府为了发展优质产业、解决民生就业问题,对“新三样”之一的光伏项目格外偏爱,不惜给出代建厂房、代采设备甚至 “拎包入住” 的优厚招商政策。在这种友好的营商环境下, 企业投资意愿强烈。而结合市场国企入股、接盘成功的案例,不乏有企业寄希望于国企接盘,而不注重风险控制。 2025年,迎来关键转折点 光伏产能出清成了“堰塞湖”,何时才能破局前行? 事实上,让产能出清,仅靠让不具备竞争力的企业破产,远远不够。对于一些企业而言,退出的成本高过破产成本,动辄投资十亿、几十亿元建设的生产线,拆卖残值不足十分一;而投入数十亿研发的技术,停产后专利价值瞬间归零。在这个技术迭代以月为单位的行业,重资产属性让企业陷入"继续烧钱可能死,立即停产马上死"的两难困境。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保住当地新兴产业,打出税收返还、电价补贴、土地置换等"组合拳",这种输血式保护,给深陷亏损泥潭的企业制造出:只要熬死对手,就能独享未来市场的幻觉。 而破解这场困局的关键,是通过市场的引导、政策的建立,让降本增效、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生存的通行证。 从2024年10月起,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接连出招,在稳定市场秩序、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上发挥关键作用。协会不仅组织企业签署自律公约,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还发布组件成本指导价,为市场交易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避免因价格认知混乱导致的不合理竞争。同时呼吁央国企抵制低价投标恶性竞争等行为,促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而工信部发布的新规,在技术指标划出硬红线,限制产能盲目扩张。2024年11月20日,工信部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规范条件》要求,新建单晶硅光伏电池、组件项目平均效率指标分别由23%、20%提升至P型电池、组件效率不低于23.7%、21.8%,N型电池、组件效率不低于26%、23.1%。新建项目禁止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站的要求从部分区域扩大至全国。同时,要求引导地方依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合理布局光伏制造项目,鼓励集约化、集群化发展。 2025年开年,光伏行业迎来一记政策重拳。1月27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政策要求新能源电量全部入市,并引入机制电价。它意味着光伏项目若要获得稳定的收益,就必须着力提升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而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也将倒逼上游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推出高效产品。 当前,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产业链价格开始逐渐理性上涨。一些机构也比较乐观,国金证券预计主产业链盈利拐点最快在2025年第二季度有望迎来反转;瑞银证券则表示2025年二季度供需会明显好转,完全平衡可能要等到2026年或2027年,产能出清逐渐见到曙光。 写在最后:光伏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残酷的洗礼,这场拉锯战,终将让中国光伏褪去虚火,成为真正穿越周期的硬核产业,产能出清不是终点,而是重生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