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s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on this site

You can learn more about how this site uses cookies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by reading or privacy policy linked below.
We do NOT use cookies to examine your surfing behavior before or after leaving the Canadian Solar’s website.

Required cookies:

These cookies are necessary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to function,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remembering how far you are through an order.

Functional cookies:

These cookies analyze your use of the site to evaluate and improve site performance. They may also be used to provide a better customer experience on sites. For example, remembering your log-in details, 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about how site is used.
We do NOT use these cookies.

Advertising cookies

These cookies are used to show ads that are more relevant. Sites may use it to better understand your interests. For example, the cookies will allow you to share certain pages with social networks, or allow you to post comments on sites.
We do NOT use these cookies.

OK

光伏电价风云 十六年变革迎来关键一跃?

2025-02-17 09:17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作者:边蘑菇菇 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一纸文件宣布我国新能源结束了固定电价时代,全面进入电价市场化发展时期。 回溯历史,电价政策的变迁也代表着行业发展进程。自2008年商业化电站启幕后,我国历经固定电价、标杆电价、指导电价+竞争电价,再到平价上网及全面市场化多个时期,十余年间,光伏上网电价从4元/kWh到平价、低价,甚至完全由市场主导。 作为电站投资重要指标,值此电价政策重大变革之际,北极星梳理了光伏上网电价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 01、核准、竞争电价时期(2008~2010年) 作为我国光伏电站商业化应用的开端,2008年国家发改委分批次核准了4个光伏项目,这一时期国家主要通过高电价来鼓励光伏电站的建设,核准电价高达4元/kWh。 为进一步激励市场,2008年~2010年我国启动两批特许权招标光伏项目,采用低价竞标方式,在此后25年特许经营期间,光伏电站上网电价统一执行中标价格。 其中,中广核以1.09元/kWh价格拿下我国首个特许权项目——敦煌10MW光伏项目,同时国投华靖电力控股以同样价格在敦煌建设再建一个10MW工程;第二批光伏特许权项目共13个,分布在西部8个省区,规模为280MW,彼时50家企业所投电价为0.7288~0.9907元/kWh。 与此同时,2009年国家开始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共安排294个示范项目,均纳入国补,规模达到642MW,但并未明确统一的上网电价,后因政策漏洞、监督缺位等问题,补贴先后被终止、取消。 02、标杆电价(2011~2018年) 2011年,我国开启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时期,以2011年7月作为临界点,上网电价统一核定为每千瓦时1.15元、及1元执行(西藏除外);而此前特许招标项目上网电价仍按中标价格执行,但不得高于标杆电价;补贴项目则按当地煤电上网电价执行。 三年后,我国开始执行分区标杆上网电价,即国家根据所在地区年等效利用小时数划分为三类太阳能资源区,2014年1月并网的电站实行三类标杆电价,一至三类初始标杆电价为0.9元、0.95元及1元。 但此后三类标杆电价逐年递减,其中2018年国家下达“531”新政,上网电价也历经两次调整,最终电价定格在0.5元、0.6元、0.7元。电价的大幅下调,对于依赖补贴的中小光伏企业来说,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 03、指导电价+竞争电价时期(2019~2020年) “531”巨震之后,我国光伏电价政策再度进行调整,2019~2020年间我国开启了指导电价+竞争电价并举的新时期。国家发改委制定三类标杆电价后,企业新增项目(扶贫、户用项目除外)需通过市场竞争方式确定,但报价不得超过所在资源区的指导价。 此后,上网电价成为光伏项目主要竞争条件,国家根据补贴额度通过排序确定补贴名单。据悉,2019、2020年竞价项目共4355个,规模近50GW,最低上网电价分别为每千瓦时0.2795元、0.2427元。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地面集中式电站,分布式光伏一直得到更多优待,2013年,国家首次明确给予分布式每千瓦时0.42元的补贴,2018年下调至0.32元;2019年后分为自发自用分布式和户用光伏两类,补贴分别为0.1元、0.18元,2020年两项补贴分别下降至0.05元、0.08元。 04、全面平价+市场竞价时期(2021~2024年) 2021年,光伏行业迎来平价上网“元年”,国家规定自2021年新建项目按当地煤电基准价执行,并鼓励入市交易,且新建项目均不再补贴,仅新建户用项目仍保留0.03元的补贴。2022年延续平价上网政策之外,取消户用光伏、光热示范项目补贴,我国光伏行业全面进入平价上网时代。 2023后各地新能源电价收益主要来源于保障性收购(小时数)+市场化交易,保障收购部分执行当地煤电,市场化部分则随行就市,但部分地区仍会对市场化交易部分进行一定补贴。 事实上,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的攀升,单一电价机制已不能充分反映市场供需,平价上网后,各地对以燃煤电价收购的小时数在不断减少,新能源上网参与市场化交易逐渐成为共识。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在总发电中占比达到38%,2023年这一比例来到47.3%,2024年1~10月,新能源市场交易电量占新能源发电量的近50%。 在2030年基本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的目标导向下,各省加速新能源入市进程。在各省区市相继发布的2024年电力交易方案中,有17省对新能源入市比例及新能源保量保价小时数进行了明确。   05、机制电价时期(2025~ 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所有新能源项目全电量入市,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新老项目分类实施,全面拥抱市场虽早已是预料之中,但还是极大的挑动着市场的敏感神经。 各方极为关注还是本次变革引入的机制电价概念,根据政策,新能源入市交易后,同步在市场外建立差价结算机制,按照市场交易均价与机制电价的差额实行“多退少补”,即当市场价低于机制电价,电网企业补差价,反之则扣除高出部分,电网企业开展差价结算的费用则来源于当地系统运行费用。 目前业内对于机制电价结算方法众说纷纭,而对于项目能否获得差额补贴,有人士认为这要取决于当地电力市场实际情况。 那么机制电价是如何确定的,新增项目原则上按入选项目最高报价确定、不高于竞价上限,对存量项目而言,机制电价则按照当地现行价格执行,但不得高于燃煤基准价,同时要求存量项目每年确定执行机制电量比例不得高于上一年,并鼓励主动参与市场竞争。 事实上,机制电价可以理解为稳定投资与深化改革间的一种平衡手段,相当于一种“保险”,其核心目的是在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化交易的同时,通过差额结算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缓冲,使新能源全面拥抱市场化初期能够实现“软着陆”,避免因市场价格波动导致企业收益大幅下降。 当然,政策具有一定时效性,政策对新能源全面入市的“呵护”,对于企业全面参与市场化改革具有一定积极保护作用,但具体执行情况,还要看各地接下来下来的具体政策。 光伏等新能源全面入市,公平承担系统调节成本,意味着行业已经走向成熟,从长期来看,市场机制将引导新能源与调节电源、电网规划协同发展,将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