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系统工程 来源:能源杂志 作者:关晓晴、凌达 2020/11/18 16:14:52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讯:
综合能源业务是随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和新技术突破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能源服务形态,其实质是以市场为牵引,以数字技术推进多维度协调互动,实现能源效率、能源安全、服务精准、生态协调和经济性等多重目标。因此,综合能源业务既是以能源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也是跨界创新引领的新业态。
新能源企业开展综合能源业务,就社会效益而言,能够降低社会用能成本;对于企业而言,可以拓展业务范围,提升公司盈利空间。
优势与制约因素
综合能源服务以电力系统为核心,力图改变以往供电、供气、供冷、供热等各种能源供应系统单独规划、单独设计和独立运行的既有模式。利用现代物理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管理模式,在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综合能源对各类能源的分配、转化、存储、消费等环节进行有机协调与优化,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新型区域能源供应系统。
- 开展综合能源业务的优势
区域优势:新能源企业的业务分布较为广泛,因此对全国很多地区都较为熟悉,在项目信息获取、地方政府资源协调等方面具有地域优势。
投资优势:新能源企业在项目前期、立项、科研和开发流程管控上,拥有大量的项目案例和投资经验,综合能源服务业务虽然相对复杂,但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投资相比,并无太大实质性差别。
除此之外,有些新能源企业还具有产业投资、并购和新业务孵化经验,对于综合能源项目的开发和多元化特性来说,有着一定的优势。
成本优势:新能源企业多为央企或大型民企,在融资成本、风险管控方面优势较为突出,与小型民营企业相比,融资成本大幅降低,这为后期的项目开发和运作提供了较好的成本控制。
产业优势:新能源企业主要投资开发可再生能源,包括风电、光伏,这与综合能源服务通常以清洁能源为基础相符。
- 开展综合能源业务的制约因素
传统的能源行业,多是从产业链上游向下游延伸的纵向模式,而综合能源业务则是围绕客户需求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横向模式。对于新能源企业而言,如何从传统模式向新模式转变,需要做一些调整。
一是服务模式的调整。即从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传统能源行业,往往围绕产品营销开展服务,服务模式是以产品为中心。而综合能源服务是以能源服务为主营业务,围绕客户的综合需求开展服务,服务模式是以客户为中心。
为了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客户粘性,综合能源服务企业甚至不仅仅提供能源服务,还可以针对客户使用能源背后的最终需求,考虑客户对成本、安全、舒适、便捷、速度等方面的要求,提供物业管理、垃圾处理、碳金融、智慧生活等相关服务。
二是互动关系的调整。综合能源服务重点在于围绕关系开展营销,致力于建立、保持并稳固与客户之间紧密的、长期的互动关系,充分开展能量流、信息流、业务流的互动,吸引客户的高频次访问,赢得客户对企业的强烈认同甚至偏爱。
新能源企业多与电网交道频繁,而与终端客户的接触相对较少,因此如何转变角色,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习惯,对开展综合能源业务的企业而言,需要尽快做出调整。
开展思路与相关建议
当前,综合能源服务还处于较为初级的发展阶段,很多企业并不具备为客户提供综合能源服务的能力。
对于大多数新能源企业而言,优势在于新能源项目的开发与运营,在热、冷、气等供应方面相对并没有太多优势,而电力新业态方面,如售电、储能、增量配网、微电网等领域,相对也涉及较少。在此背景下,直接进入综合能源服务领域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建议企业可采取合作-并购-自行投资建设等步骤,以逐步过渡的方式切入。
从发展模式上,建议前期以合作的方式切入。
对新能源企业而言,电是核心资产和核心竞争优势,而综合能源服务也是以电为核心展开的,尤其是围绕售电及相关增值服务展开。因此短期内快速进入市场,最简单的方式是采取合作模式:与电网企业或已经开展了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的企业合作,可以快速实现优势互补,更容易迅速进入市场。
例如,深圳国际低碳城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项目,是由京能集团、深圳燃气与南方电网综合能源公司三方合作开展的,三方分别在发电、燃气供应和配电网方面发挥各自优势,且优势互补。该项目为区域增量配网和分布式能源站两个子项目,总规划面积约53平方公里,以高桥园区及周边共5平方公里范围为拓展区,其中以核心区域约1平方公里范围为启动区,建筑面积约180万平方米,建设周期为7年。其中,京能集团负责分布式能源站建设,深能集团负责节能环保产业园等产业项目。项目总装机容量约60MW,是燃气-蒸汽热电冷三联供分布式能源站。项目组成主要有分布式能源站、沼气制备中心、智能电网工程及冷、热网工程。根据项目规划,分布式能源站的余热集中向低碳城内的用户供冷和供热,同时建设区域智能微电网,将风光储和三联供供能有机整合,协调优化。
在与相关企业合作过程中,应当发挥“电”的优势,积极抢占配电网的运营权,争取产业链优势。2018年2月,《增量配电业务配电区域划分实施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发布,提出“一个配电区域内,只能有一家售电公司拥有该配电网运营权”。作为发电企业,应当积极争取配电网经营权,为后续综合能源服务业务争取主动。
从业务架构上,建议成立综合能源业务部。
综合能源服务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传统新能源企业以电为核心的固有架构,对于综合能源来说并不能完全匹配。因此,在新业态下,需要更多地运用综合思维开展能源的规划、建设、供应和运维服务,这就需要公司成立专门的部门,从整体上统筹综合能源业务,改变过去部门细化到只负责本部门工作的状况。
综合能源服务的商业模式将对传统能源服务商业模式产生剧烈冲击,新设备状态监测、资产运维和托管、储能网络化管理运营、能源智能化生产、综合性的能源输配和消费将成为能源服务领域的重要趋势。综合能源业务不仅需要综合部门协调和管理,还需要赋予该部门资源调配的权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快捷更有效率的开展工作。
从技术形态上,注重智慧能源平台的搭建与研究。
智慧能源平台是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的大脑,这一平台的搭建关系到项目的运作成效与经济效益。智慧能源平台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智能分析用户需求、负荷预测、设备管理、信息化管理、配电运维、需求响应等,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撑服务,最终给出智能化和最优化的解决方案。
作为综合能源服务的投资和运营方,新能源企业在智慧能源平台的选择上应择优选择供应商。
目前,很多软件和服务公司都提供相关服务,例如阿里云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双良节能智慧运维平台、恒华科技开发的智慧能源互联网平台。在多个供应商中,我们重点推荐阿里云综合能源服务平台。
阿里云综合能源服务平台以“厚平台、微应用”方式构建面向竞争性综合能源服务的业务中台,可快速构建节电节能、电力需求侧、电务、能效管理、储能、微网一体化和能源电力交易等生态化应用。这一平台基于阿里巴巴中台实践和理论,对于同样具有高度不确定需求的综合能源行业的竞争性挑战,通过阿里的中台技术组件,提供应用快速创新迭代、运营及相关数据挖掘分析等能力,能够在业务高速增长的同时保证平台可靠稳定。
从资源获取上,建议大力拓展朋友圈。
综合能源业务牵涉的利益群体较多,既包括地方政府、园区管理者,又包括园区内业主、原有的相关服务商等,相对复杂的利益群体,往往会成为项目顺利推行的障碍。为了获取多种必要资源,提升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综合能源服务企业必须发展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优秀的网络连接能力,创建互利互惠的商业生态圈。企业发展伙伴关系,通常包括非竞争者之间的战略联盟关系、竞争者之间的战略联盟关系、开发新业务的合资企业、发展稳定供应商的采购商-供应商合作关系,从而有效促进规模效应、减少风险和获取资源等。
从项目经验上,关注国家公布的综合能源服务(多能互补)示范项目运营情况。
近年来,国家能源局陆续公布了一批示范项目,其中包括多能互补示范项目、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等,这些项目大都是综合能源业务的项目。但项目进展程度和盈利方式各有不同,因此,建议关注国家已经公布或计划中的相关项目。
2017年初,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布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的通知》,最终确定了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共23个项目。目前,上述项目进展差别较大,部分已经投产运营,另一部分由于在核准、指标和价格方面的问题,有些项目还遇到了一些困难。由于相关政策缺失,如国家对天然气微型燃机、储能及多能互补综合项目尚未出台电价政策,导致企业在微型燃机发电、储能设备以及能源互补技术上的投入无法获得经济收益。例如,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分布式能源项目,由于当地天然气销售价格较高而燃气发电上网电价没有理顺,导致项目本身难以盈利,经济效益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当前开展的综合能源服务项目盈利情况也不尽如人意。例如国家电投、国网综能集团所运作的综合能源服务项目,除了少量掌握开口权的项目之外,目前运营的大部分项目短期内很难盈利,上述企业短期的策略是“重布局,轻盈利”,率先抢占市场先机,积累项目运作经验之后再优化改进。
从业务范围上,积极关注新基建等相关产业。
在综合能源业务范围的布局上,如上节所述,工业园区是首选。但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应积极布局新基建等相关新兴产业。以5G基站、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为代表的“新基建”大力发展,而相关领域均是耗电大户,局部电力新增负荷将为分布式电站的规模化发展带来机会。
随着5G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数据中心需求将快速增长。大数据中心具有不间断运行,电力负荷、冷负荷稳定,用电量和用冷量超大等特点。稳定的冷、热、电一体化综合能源供应服务需求市场空间巨大。
总体而言,综合能源服务作为一个新兴的能源业务形态,总体上发展较为初级,因此还面临着政策不健全、人才缺乏等问题。
但综合能源服务是未来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作为为社会提供清洁电力的新能源企业,可以抓住机会布局综合能源服务业务,以培育更多的业务模式。
原标题:新能源企业如何开展综合能源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