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s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on this site

You can learn more about how this site uses cookies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by reading or privacy policy linked below.
We do NOT use cookies to examine your surfing behavior before or after leaving the Canadian Solar’s website.

Required cookies:

These cookies are necessary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to function,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remembering how far you are through an order.

Functional cookies:

These cookies analyze your use of the site to evaluate and improve site performance. They may also be used to provide a better customer experience on sites. For example, remembering your log-in details, 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about how site is used.
We do NOT use these cookies.

Advertising cookies

These cookies are used to show ads that are more relevant. Sites may use it to better understand your interests. For example, the cookies will allow you to share certain pages with social networks, or allow you to post comments on sites.
We do NOT use these cookies.

OK

市场化新局 光伏逆变器的“破局之策”

2025-06-17 09:40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作者:水七沐 在持续推进的能源转型大势下,光伏行业仍旧是少有的具备确定性的潜力赛道。然而毋庸置疑的是,136号文的落地打开了光伏等新能源的全面市场化新局,不仅将彻底改变新能源项目的经济测算模型进而影响投资决策,而且也将进一步重塑项目设计以及设备选型逻辑。 眼下,轰轰烈烈的“531”落幕,各地136号文承接方案陆续出台,机制竞价逐一展开。从本次上海SNEC展上不难发现,光伏产业各环节企业均在蓄力应对这场变局,那么作为光伏系统大脑的逆变器,又是如何破题的呢? 直击经济性难题 随着136号文的一锤定音,光伏等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而由于出力特性,光伏大发时段往往遇上的是电价洼地,电价下滑成大概率事件,特别是现货交易,据第三方机构统计,4月山东市场光伏现货均价仅0.01元/度。 当然值得重视的是,为保障项目合理稳定预期,136号文创新设置了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其中增量项目能否纳入机制电量的竞价下限,有省份设定为具体参考先进电站造价水平折算度电成本合理确定。 无论是收益波动抑或提升项目经济竞争力,都将倒逼光伏项目进一步降低度电成本,事实上这也是光伏行业持之以恒的不变诉求。 由此,本次上海SNEC展会上,特变电工新能源最新发布的新一代1500V/450kW组串式逆变器(TS450KTL-HV-C1)瞬间吸引了全场目光。相比同一电压系统下业内普遍推出的300kW+逆变器,特变电工新能源在保持产品体积不变的情况下一举将功率拉升至450kW,这主要得益于特变电工新能源第三代半导体(SiC)器件、磁集成、热集成等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可有效提高产品效率,降低系统损耗,增加客户收益。 进一步追踪,据介绍,特变电工新能源1500V/450kW组串式逆变器专为光伏大基地子阵设计,配置了855~1400Vdc超宽满载电压范围。众所周知,超宽满载电压设计可显著提高每日有效发电量,为客户带来更高的投资收益。 不仅如此,在1500V/450kW组串式逆变器,特变电工新能源还将交流侧电压提升至1000V,进一步降低线缆成本,以此协同超宽满载电压双效降低LCOE 1%~2%,显著提升电站投资回报率。 新型半导体器件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使得特变电工新能源1500V/450kW组串式逆变器具备-40℃至70℃超宽工作温度区间,5000m高海拔不降额,结合IP66防护等级与C5高防腐设计,从容应对极寒、高温、高湿、高盐雾等全球极端环境。 在特变电工新能源看来,在国家能源结构转型与“双碳”目标驱动下,光伏产业正在加速向高电压、大功率升级,这也是逆变器技术迭代的底层逻辑。 除1500V/450kW组串式逆变器产品外,前不久应用特变电工新能源2000V/450kW组串式逆变器(TS450KTL-HV)的创新实证项目已成功并网,首次实现了系统电压提升与SiC功率半导体实证应用。 据悉,TS450KTL-HV具备2000VDC最大直流输入电压、450kW额定功率与495kVA最大视在功率,在高压高频、新型结构与散热设计等新技术的赋能下,体积功率提升了37%,兼具高功率密度与轻量化优势,可通过减少电站逆变器用量及交流线缆数量等有效降低光伏电站LCOE,显著提升电站经济性、优化运维成本等。现场实证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所有逆变器均保持高效稳定发电状态,实际效果远超预期目标。 电站安全“必答题” 除经济性外,新型电力系统下,光伏新能源迈向主力能源,电站安全、电网友好也成为“必答题”。 在保障光伏电站安全方面,特变电工新能源1500V/450kW组串式逆变器“双管齐下”,一方面,创新集成智能灭火系统,实现端子测温实时预警,直流故障分断系统毫秒级切断隐患,并且辅以优化拓扑与器件冗余设计,从监测预警到底层架构全方位保障电站全生命周期安全。另一方面,融合智能IV+CV故障诊断技术,实现组件级无盲区扫描监控;智能风道系统支持自动反转除尘,配合关键器件寿命预测算法,提前预警潜在故障,匹配TB-eCloud云端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分析,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智慧化运维管理提升运维效率40%以上。 以电站安全为基,保障新能源大规模接入下的电网安全更是系统“桥梁”逆变器的终极使命。从政策角度来看,电网要求也持续升级。如2024年颁布实施的《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相比旧标准在并网性能、电能质量、故障穿越能力等多方面均提高了要求。与此同时,电网标准进一步向分布式领域延伸,新老项目均须具备“可观、可测、可调、可控”功能。 实际上,据业内人士介绍,复杂的电网稳定技术于集中式逆变器而言更是“得心应手”。如新能源高渗透率下谐波痛点,易引发谐振现象、影响电能质量甚至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此特变电工新能源TC4400KF模块化逆变器采用特定次谐波抑制算法,逆变器输出电流总谐波畸变率(THD)<3%,2~50 次谐波分量均控制在严苛范围内,指标均大幅优于国标要求,减少对电网的谐波污染。同时能够支撑SCR ~1.0弱电网,满足各国电网有功无功调节及电压控制等技术要求,叠加65kA低压交流侧短路电流分断能力,可为电网及场站提供更好的保护。 作为当下业内少有的同时兼备集中式逆变器和组串式逆变器的头部企业,特变电工新能源认为,组串式逆变器凭借 MPPT较多的优势,在光照分布复杂的山地、丘陵电站中,可显著提升发电量。随着光伏项目向土地资源有限、地形多样化的区域延伸,这类 “精细化发电” 的需求将推动组串式占比持续提升。 但在西北荒漠、戈壁等光照均匀、地形平坦的大基地项目中,集中式逆变器的规模化成本优势依然显著,且维护界面集中,适合对成本敏感的超大型项目。随着甘肃、内蒙古等荒漠地区大基地电站的开发,集中式逆变器并不会退出行业,短期内将维持现有比例。 未来技术演进 无论是“大脑”,还是“桥梁”,于光伏系统中逆变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并且随着功能升级,其早已超越“直流转交流”,正演变为电站智能化、电网交互化、收益多元化的核心枢纽。因此,逆变器技术的迭代升级也成为未来新型智能光伏系统的关键一环。 就逆变器技术演进,特变电工新能源展望,长期来看,随着电力电子技术与系统集成的发展,首先集中式和组串式的边界可能逐渐模糊,集中式可引入模块化设计思路,实现 “类组串式” 的故障隔离能力和多路 MPPT 功能;组串式则可通过高效并联技术进一步提升单机功率,趋近集中式的系统效率,两种技术路径或在融合中形成更具综合优势的解决方案。 此外,匹配新能源占比提升、电力入市加快的新形势,光伏逆变器进一步向高效高密、智能化、电网友好型迈进成为业内普遍观点。 正如包括特变电工新能源在内的头部企业的技术演进路径,持续增强光伏电站经济性,2000V系统升级早已暗流涌动,这需要逆变器匹配更高电压系统,进一步提高功率密度。但在提升单机功率的同时,保障设备的友好性和安装便利性则依赖于功率半导体器件等技术的革新。这也是当下逆变器不断变“大”的根本所在,不过功率不断增大,现有风冷散热可能达到极限,急需新的散热技术推陈出新,如液冷式散热等,以此更好地控制核心元器件工作温度,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发电量。 智能化方面,需要具备更强大的智能监控和管理功能,实现对逆变器自身运行状态以及光伏电站整体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提高电站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此外,还应具备与电网调度系统的智能交互能力,根据电网需求灵活调整发电功率,参与电网的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 尤为重要的是电网适配性,除连续高低电压穿越、调频响应、弱网适应性等支撑电网技术方面持续突破外,模拟同步发电机的特性,主动构建电网电压和频率的构网型技术或将是逆变器产品下一步升级的重中之重。 聚焦当下,在终端市场变革下,可以肯定的是,光伏逆变器新一轮的技术竞赛已然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