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欧委会发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反补贴日落复审终裁公告,延长“双反”措施18个月,同时自主发起期中复审,改变措施形式。对此,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王贵清向记者表示,该“双反”措施的存在仍不可避免地对中欧双方造成伤害,希望欧委会尽快减轻和终结“双反”措施,中欧双方应加强光伏产业合作,实现多方共赢。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太阳能光伏组件对欧洲出口额为12.8亿美元,同比下降38.35%。近五年来,欧、美等地区和国家相继发起对华光伏产品贸易摩擦案件,虽然影响我国光伏企业顺利出口,但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打开以及光伏产品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此次欧盟“双反”延期对国内光伏企业的影响已经非常有限。 组成“四体联动”应诉机制应对“双反” 据了解,2011年,我国光伏产品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已占60%,在欧洲的市场份额达到70%。从2012年开始,欧盟对我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法律服务部主任陈惠清告诉记者,面对欧盟“双反”,政府、商会、地方政府以及企业组成“四体联动”应诉机制,其中,政府积极与有关国家进行谈判,利用相关国际贸易规则和机制保护中国企业利益;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积极向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并组织相关企业应诉抗辩。国内相关企业积极应对,利用各自上下游进口商、客户等各种渠道游说相关所在国企业,形成中外企业联盟共同发声。 大力开拓海外新兴市场 王贵清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尽管以欧美为首的一些地区和国家接二连三对中国光伏实施“双反”,对国内整个光伏行业产生了消极影响,但是,同时也在倒逼国内光伏企业加快技术提升,降低成本。目前我国光伏企业正在开拓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以规避欧美“双反”,国内光伏产品出口正在多元化。 数据显示,早在2014年,我国光伏出口亚洲的交易额就达78.54亿美元,同比增长42.73%。2015年,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光伏电池仅占整个出口份额的12%,同比减少17.5%。据记者了解,欧盟“双反”只针对在中国本土的工厂,在海外设厂就不会受到“双反”的影响。如今,在“一带一路”战略引导下,光伏“走出去”步伐正在不断加快,众多光伏企业纷纷在第三国建生产线或在出口国本土办厂。如天合光能、晶科能源、保利协鑫等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开始在海外建厂,通过海外渠道继续向欧盟出口光伏产品,其中天合就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布局了大量工厂,从而绕过欧盟的贸易壁垒。 工信部日前发布的《2016年我国光伏产业运行情况》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多家光伏企业在全世界20多个国家设厂,境外已建成的产能超过5吉瓦,中国对欧美传统市场出口占比降至30%以下,而对印度、土耳其、智利、巴基斯坦等新兴市场出口显著提升。 此外,去年全国新增并网光伏装机和累计容量均为世界第一,如今中国市场也成了世界最大的光伏市场。随着国内光伏市场的打开,国内大部分光伏企业逐步摆脱了对欧盟市场的严重依赖,同时也使得欧盟“双反”对我国光伏行业的影响大大降低。